- · 《全国流通经济》栏目设[05/29]
- · 《全国流通经济》数据库[05/29]
- · 《全国流通经济》收稿方[05/29]
- · 《全国流通经济》投稿方[05/29]
- · 《全国流通经济》征稿要[05/29]
- · 《全国流通经济》刊物宗[05/29]
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流通的问题及建议 ——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是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学生拓展学习、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因受诸多不利因素之影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学生外借率
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是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学生拓展学习、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因受诸多不利因素之影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学生外借率呈现下滑趋势,不仅极大地制约着图书馆的有效发展,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有利提升。为此,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才能确保纸质图书在学生群体中的高效流通并充分发挥其价值作用。
1图书馆纸质图书流通的存在问题
1.1 高峰期错借频发
笔者发现,低年级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习求知欲相对较强,但他们的课程也多,且比较集中在早上第一、二、四、五节。学生常利用空闲的第三节课时间不约而同前往图书馆借阅图书,因此这段时间是图书借阅的高峰期。图书馆工作人员一个萝卜一个坑,人数少但任务重,稍有不慎就容易因太多学生排队造成图书错借问题。
1.2 借阅管理系统运行效益低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今高校图书馆图书借还已不再是手工抄录登记,基本都为计算机系统的馆藏图书管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目前使用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内存小,加之近年来学生使用校园一卡通借还图书,纸质图书在流通中出现了诸多令人堪忧的窘境:①系统反应速度过慢,如学生将校园一卡通放至读卡器后很久才能显示出信息,再有就是某些工作人员习惯学生一放卡便扫图书条码导致的甲读者所借图书扫描为乙读者的错借漏借现象;②学生在书库借书时,系统常会显示“本工作站无权外借社科X的文献”或是“该书没有典藏记录”等信息,也影响了图书的高效借阅;③一旦遇到停电或网络不畅,因金盘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导致图书借阅不得不回到手工登记状态,借阅办理时间被延误;四是有时由于系统原因造成图书馆数据丢失,如本学期金盘系统使用续费前的几天就多次出现图书借还记录被清除的尴尬情态。上述情况不仅给工作人员和读者带来了很大麻烦,也引起了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极为不满,图书馆声誉严重受损。
1.3 书库图书乱架突出
高校图书馆藏书量大,且每个书库的图书是按照索书号来排架的。然而,部分读者并不了解索书号的正确使用,也不了解书库的排架方法,进入书库通常是拿了甲书到另一个书架看到更喜欢的乙书后,抽出乙书便顺手把甲书放在乙书的原来位置,还有不少读者更是随意把书丢一旁,因而致使书库图书的严重乱架。
1.4 图书损坏、丢失率高
纸质图书出现破损或丢失,很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少学生责任意识差,私心重,借阅后随意在图书上涂写,有的甚至还把认为重要的书页撕下私藏;有的读者不明确是否借有图书,或者不知道借阅的图书放到了何处;有的教职工让学生带其借阅卡帮忙借书,或者有的教职工家属拿非本人使用的借阅卡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或者有的读者不带卡但部分工作人员出于个人感情让其报出卡号便将图书外借,均引发了图书的丢失问题;还有的学生喜欢在假期借书回家看,如曾有一学生暑假携带从图书馆借阅的图书回家,因数量较多,返校时采用快递方式寄回学校,结果快递车辆在运输途中发生火灾,所借图书全部被毁。此外,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有不少外单位的读者,个别读者到图书馆外借阅图书后因工作原因调离本却不归还,一定程度上也人为地提高了学校图书的丢失率。
1.5 图书借还超期严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对各类读者外借书刊(资料)的期限有明确规定:教师外借期限180天/册;在校本科、专科学生外借期限30天/册,校外读者30天/册;若到期不归还的,超期一天需缴纳0.10元的违约金。尽管如此,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一年累计收到超期违约金额基本都达5 000余元。如果读者从图书馆借阅了图书但又不按期归还,势必影响图书正常、科学与合理的流通。
2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流通现存问题的产生原因
2.1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及工作积极性低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24人,但没有一个是图书馆专业出身的。由于专业不对口,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特别是在图书加工时较难形成统一标准,出现错误未能及时发现,图书不能外借后才匆忙修改,极大延误了图书的外借效率。
流通部是图书馆的基层部门,每天会接触大量的读者。有些工作人员上班不按时到岗,或扎堆聊天,或提前关书库门,甚至个别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上网购物、看视频,图书上架、倒架等体力活则交由勤工俭学的学生来完成。有的对读者之提问不能耐心回答,或不够细致入微,给读者留下极为不好的印象。
文章来源:《全国流通经济》 网址: http://www.qgltjj.cn/qikandaodu/2020/1109/681.html
上一篇:案例二 让爱流通,静待花开
下一篇: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