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从海洋看历史,十六世纪全球化后,东亚海域迎

来源:全国流通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十四世纪是\"开拓海疆\"时代,印度洋贸易和内陆亚洲的商队贸易,连结欧亚大陆、非洲大陆。而到了十五世纪,欧洲人抵达美洲,重新将地球上的三分之一(美洲大陆和大西洋)与旧大

十四世纪是\"开拓海疆\"时代,印度洋贸易和内陆亚洲的商队贸易,连结欧亚大陆、非洲大陆。而到了十五世纪,欧洲人抵达美洲,重新将地球上的三分之一(美洲大陆和大西洋)与旧大陆连结起来。1517西班牙人建设马尼拉市,也顺便开通了结合墨西哥和菲律宾的太平洋航路,使得地球上的最后三分之一海域也被涵盖到世界经济的网络里。

因此,1517年可以说是全球化的起点,自那以后,世界的海上贸易开始繁荣起来,尤其是东亚地区。

亚洲海域的商品贸易

海上贸易中大众消费物资成为主要的贸易品,曾经被视为奢侈品的生丝、绢、陶瓷器、胡椒等物品,也成为更多广泛阶层的日常用品。十六世纪开始,东南亚、印度产的胡椒、香辛料、药材、矿物质、织物等商品。但是十六世纪后,随着华人海商的东南亚渡航解除禁令,贸易品趋向多样化或者总体数量也大幅成长。这样贸易圈的扩大和贸易品的日常用品化,也伴随着肩负起贸易的族群多样化,东亚海域的海上交易达到了巅峰期。

在这片海域的贸易商品里,最大的热销商品就是中国产生丝、绢、棉布。生丝、绢的主产地是位于江南三角洲中心部的水田地带,棉布的主产地是三角洲东部沿着海岸稍微隆起的高地。尤其是湖州的生丝、苏州或杭州的高级纺织品、松江的高级棉织物等,是全世界共通的名牌商品。

这期间中国主要的输出品是铜钱,当时福建南部的漳州,是生产劣质仿造铜钱的中心地,透过十六世纪中期的倭寇势力,被大量走私到日本。放宽海禁的十六世纪末,华人海商也输出到东南亚各地,不管是在哪个地方对扩大货币经济都发挥了很大作用。还有,十六世纪末,火药或炮弹的原料需要硫磺、硝石、铅等军需品贸易也急速扩大。日本产的硫磺也输出海外,另一方面中国产的硝石和铅,也从澳门或福建走私到日本,东南亚产的硝石和铅也经由澳门或马尼拉,被运往日本。其他,还有谷物和加工食品也是主要的贸易品,缅甸、爪哇等地的谷仓地带的米被输出到缺乏耕地的各地港市,还有从九州到马尼拉,也运载了西班牙人的主食小麦或是航海用粮食的饼干。

中国历史上的的白银时代

从中国输出的生丝、绢、棉布、陶瓷器等,原本在东亚海域就有一定的需求,在世界市场里也是需求度高的热销商品,这些商品的代价,就是海外的白银不断地大量流入中国市场。十六世纪末,欧洲的金银比价是一比十二,日本是一比十左右,可是在中国是一比七左右,即使有庞大的外国白银流入,可是银的价值依然高昂。因此,在银的购买力高的中国,运来日本白银或新大陆银,再将中国商品输出海外市场的话,获利率大幅提升。

在十六世纪,外国银是透过下列三个路线流入中国。第一,石见银山等地出产的日本白银,透过华人海商的走私贸易流入。第二是波托西银山等新大陆银透过西班牙的盖伦帆船贸易,从墨西哥运往马尼拉,之后由福建海商供给中国市场。第三是从墨西哥运往欧洲的新大陆银,一部分用来投资葡萄牙的亚洲贸易,与旧大陆的白银一起经由印度洋,从果阿带到澳门。据估计,一年里流入中国的外国银的总量,估计高达一百到一百五十吨。

刚好在1570年代,明朝的一条鞭法普遍全国,大部份的租税或劳役负担改为缴纳白银,当然这是与外国银的流入有连动关系。与输出商品交易来的外国银从东南沿海地区流入,被以长江下游地区为中心的国内市场吸收。于是,扩散到全国的白银,有很大的部份作为租税被明朝政府征收,甚至其中的大部份被用来当作北方的军需费,或是与蒙古或女真进行国际贸易时的货币,沿着万里长城被送到北方边境。1600年前后,明朝政府作为北方边境的军事费和互市的经费,一整年支出了一百五十吨程度的白银,这几乎与从海外流入的白银量不相上下,还有被送往北方边境的许多白银,作为军需品或购买中国商品的货币使用,再度回到中国内地。

如此一来,十六世纪末,明朝的周边地区形成了三处白银集中的繁荣地带。第一,银的生产地所在的西日本;第二是日本银和新大陆银流入的福建或广东等地的东南沿岸;第三,作为租税征收来的白银,用来投入军事费或互市经费的北方边境。其结果是,在明代后期,江南三角洲作为输出商品生产的中心地,尤其是都市的大商人享受泡沫般的经济蓬勃景象,同时西日本、中国东南沿海、北方边境也因为出产白银或银的流入而引起交易热潮。

文章来源:《全国流通经济》 网址: http://www.qgltjj.cn/zonghexinwen/2020/0724/403.html



上一篇:聚人气 活经济 提品质 增动力“炫”浑南点亮夜
下一篇:国家统计局:7月中旬生猪每千克报价38.2元 环

全国流通经济投稿 | 全国流通经济编辑部| 全国流通经济版面费 | 全国流通经济论文发表 | 全国流通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全国流通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